特寫:“湟魚寶寶”回家記
仲夏清晨,高原古城西寧陽光遍灑,樹木蔥綠茂盛。望一眼窗外,青海湖裸鯉循環水培育車間負責人李瑾說:“今天是個好天氣,非常適合運送‘湟魚寶寶’回家?!?/p>
7月7日,李瑾在運送魚苗的途中察看湟魚情況。新華社記者 呂雪莉 攝
他口中的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是青海湖“水—魚—鳥”生態系統中的核心物種。如果沒有湟魚,青海湖將是一片死湖。作為青海省立法保護的重點物種,湟魚是嚴禁捕撈、銷售和食用的。
過去由于過度捕撈、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青海湖湟魚一度瀕臨滅絕。2002年起,青海省開展了人工增殖放流,助力湟魚種群恢復。每當湟魚洄游產卵的季節,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會將培育好的魚苗運送回它們原先的采卵河道。近日,記者跟隨運送魚苗的車輛,探訪“湟魚寶寶”的回家之旅。
上午8時許,記者坐上了運送魚苗的大貨車,沿京藏高速離開西寧一路往西,駛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境內的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沙柳河。
“這次運送的魚苗,是去年同期在沙柳河采集的受精卵培育而成的。經過一年的人工繁育,平均體重10克,體長達到10厘米,具備攝食、游動和躲避天敵的能力?!币宦飞?,李瑾熱心地向記者講解人工增殖放流湟魚的注意事項。
7月7日,李瑾在放流魚苗前檢查水箱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寧 攝
“相比自然繁衍的同齡湟魚,人工繁育的魚苗體格要更加健壯?!崩铊f,由于湟魚生活在海拔3200米左右的高寒地區,自然環境嚴酷,并且洄游過程中還面臨被棕頭鷗等鳥類捕食等危險,自然繁衍的成活率只有千分之二,而人工增殖放流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可以加快湟魚資源量恢復。
車輛進入一處服務區后,緩緩??吭诼愤?。李瑾翻身跳下車去,爬上4米多高的車頂,打開水箱蓋細細查看,有幾條小魚在水面上游動著,似乎好奇地向外張望。
看完魚苗,李瑾又開始檢查氧氣管道?!斑\送魚苗過程中要保持供氧。水箱里布滿了氧氣管,并且隨著海拔的變化要調整供氧量?!崩铊榻B說,一個罐里有200升氧氣,確保在運送過程中有足夠的氧氣供應。
已到正午時分,李瑾再次爬上車頂去查看魚苗。
“怎么樣?”記者詢問李瑾。
7月7日,這批湟魚魚苗即將放流至河水中。新華社記者 李寧 攝
“都好著呢?,F在海拔超過3000米了,需要把氧氣再調大一點?!崩铊鞯卣{整氧氣閥門,蓋上水箱蓋?!敖衲晡覀円呀浄帕髁?500多萬尾魚苗?!崩铊H有幾分自豪地說。
說話間,車已進入剛察縣境內,抵達沙柳河畔。
李瑾不顧疲憊,熟練地爬上車,開始卸魚苗。隨著水流急沖而下,一尾尾魚苗從水箱里涌出,它們翻滾著身體,好似從滑梯上飛快滑下,一咕嚕翻起身,歡快地在水中游來游去,仿佛在歡呼雀躍:“回家嘍,回家嘍”。
經過5個小時、近200公里的跋涉,又一批100萬尾魚苗重新回到生命出發的地方,奔赴母親湖——青海湖的懷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剛察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奇觀
從河岸望去,棕頭鷗、鸕鶿等水鳥穿梭于水面,青海湖裸鯉逆流而上,開啟它們的“生態循環之旅”,“人魚共棲”“人鳥共樂”“人湖共存”的壯美畫卷已成為藏城剛察獨有的風景線。 [詳細] -
青海湖斷崖湟魚密集扎堆 游客如梭一覽奇景
7月盛夏,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青海湖斷崖,眾多省內外游客聚集于此,一覽湟魚洄游季的生命奇景。[詳細] -
百萬湟魚魚苗放歸青海湖 增殖放流成各族群眾盛大節日
7月7日,以“呵護生態文明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16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活動暨觀魚節啟幕。上萬名各族群眾在“海濱藏城”剛察縣沙柳河畔,觀賞“湟魚洄游、魚鳥共生”盛況,并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增殖放流活動中。[詳細] -
青海湖湟魚洄游季 再現“魚鳥共生”生態景象
截至2022年,青海省已累計向青海湖放流裸鯉魚種1.97億尾,人工增殖放流貢獻率達到23%。[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