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高夜蛾的模式標本。
墨脫高夜蛾生殖器解剖圖。文/記者 王靜 圖由達娃提供
11月29日,記者從墨脫生物多樣性西藏自治區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悉,華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王敏教授課題組與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達娃在墨脫縣取得重大發現。在2023年11月的鱗翅目物種多樣性調查中,他們于墨脫縣格當鄉海拔2800米處的原始森林附近采集到了四個標本,經形態學研究鑒定,被確定為隸屬于高夜蛾屬的全新物種,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墨脫高夜蛾,同時相關論文已被國際分類學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接收。
記者了解到,木冬夜蛾族作為鱗翅目夜蛾科中在深秋、冬季及初春活躍的重要類群,一直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組成部分。木冬夜蛾族中的高夜蛾屬早在十多年前建立,此前僅包含兩個物種,墨脫高夜蛾的發現,打破了這一格局,讓高夜蛾屬家族迎來新成員。墨脫高夜蛾的成蟲會在深秋和初冬時節展現出獨特的生命活力,其在形態上與已知的同屬物種存在明顯差異,主要體現在前翅外緣緣毛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的構造上,這些特征成為區分它們的重要標志。
達娃表示,這一發現不僅增加了墨脫縣乃至全球的生物種類數量,更是有力地證明了墨脫縣優良的生態環境,此次發現也將進一步提升墨脫縣在生物多樣性研究與生態保護領域的重要地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