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來到紅原縣城一所寄宿制小學讀一年級時,家在牧區的王修姐有些不太習慣。從家到學校有幾十里路,以放牧為生的父母沒有條件每天送她上學。從那時起,她與幾十位家庭情況類似的同學成為住校生,在同齡人陪伴下,加上學校充實的生活,王修姐很快有了家的感覺。
近日,記者來到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學校時,12歲的王修姐正在足球場練球。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空氣稀薄,但王修姐體力很好,動若脫兔?!拔覀冞@邊的孩子,體力好、能吃苦,學校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個足球,每學期辦一次球賽?!毙iL班瑪羅日望著操場上奔跑的孩子說道。2023年調任這里后,他的一項“改革”是鼓勵學生們踢足球:“踢球可以把他們身體鍛煉好,培養良好的品質?!?/p>
|
足球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訓練中。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這所學校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自距縣城數十公里的牧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孩子們很喜歡校園生活,他們在這里結交朋友,學習知識,品嘗可口的飯菜,培養興趣特長,學校儼然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
“我們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奔t原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阿江介紹,“十四五”以來,當地投入資金2.7億元人民幣,實施了中小學綜合樓、集中供暖等近30個項目,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和提升。
白天當老師,晚上當“父母”,是該校老師們的日常寫照。二年級三班班主任朗加拉姆來自四川甘孜州,6年前從四川民族學院師范專業畢業后,她來到這里擔任語文老師。課堂之外,她是班里孩子們共同的“媽媽”。每天晚上,朗加拉姆都會去學生寢室“串門”,手把手地教他們洗臉、洗腳、洗襪子等生活技能。低年級女生不會梳頭發,朗加拉姆就像對待自己女兒一樣,親手用橡皮筋給女孩扎出好看又不易散亂的辮子。
學生們在課堂上讀書。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六年級四班班主任扎西初曾經發現班里一位男生沉默寡言。原來,這位男孩在單親家庭長大,作為監護人的母親很少在家陪伴他。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扎西初不僅課后經常找他聊天,鼓勵他打開心扉,還時常帶他回家吃飯。后來,這位男孩逐漸走出生活陰霾,變得樂觀開朗起來。
“我的辦公室永遠向學生敞開?!弊鳛榻涷炟S富的校長,班瑪羅日深知在長期相處中,學生間的摩擦在所難免。他不止一次告訴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要勇敢地告訴他。平日里,校長辦公室如同學生們的“樹洞”,經常坐著不同年齡的學生向他傾訴。如果班瑪羅日不在辦公室,學生可以向“校長信箱”投信?!袄蠋熞窀改敢粯?,給孩子提供和諧友善的成長環境?!彼硎?。
校園生活并不只有學習。為了給學生們快樂的童年,學校開設了二十多門興趣課供他們自由選擇,其中既有藏戲、鍋莊、彈唱等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架子鼓、田徑等課程。在學校的一間音樂教室,記者看到30多名小學生沉浸在架子鼓的節奏中,鼓點驟密起落如同潮水翻涌。
學生們在一間音樂教室練習打擊樂器。楊予頔 攝
開設這門課的老師羅爾準是學校一名藏文老師。幾年前她在上藏文課時,偶然發現學生對打擊樂很感興趣,但羅爾準當時并不會打架子鼓。這位“半路出家”的老師花了大量時間自學,邊學邊教帶出了很多學生。如今這門課是學校最搶手的興趣課之一?!熬毩思茏庸暮?,原本性格內向的孩子變得非常自信,性格也開朗許多?!绷_爾準說。
四年級學生南古初跟隨羅爾準老師學架子鼓已有兩年,能夠熟練演奏《云宮迅音》《踏浪》等曲目?!按蚣茏庸目梢宰屛一顫娖饋??!彼f,自己想成為一名鼓手,去更大的舞臺演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