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數字化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數字化助力文物“活”起來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由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區委區政府主辦的文物數字化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西什庫大街31號文創園舉辦。文物數字化創新聯盟的成立,旨在積極探索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手段,激發文物的價值和活力,讓數字化助力文物活起來。
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長羅靜表示,信息技術革命給大家的生產生活以及思維方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在影響著文化工作者的方方面面。文物數字化創新聯盟成立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機制。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杰稱,今天的活動是小活動大主題,關乎把文物資源從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換的一個重要領域和方向;今天的活動是小空間大專家,邀請了多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今天的活動還是小儀式大情景,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文物如何更好地“活”起來,數字化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創新是文化數字化永恒的主題。
北京市西城區副區長李健希表示,近年來,西城區不斷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路徑模式,讓越來越多的文物“活起來”,而活化利用為沉寂的文物賦予了新生。西城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把關、市場化運作”,實現了一大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精彩亮相。未來,西城區將與聯盟成員一道,不斷創新數字賦能文化傳播新技術新手段,激發數字化創新活力,更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今天,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以“‘數字化’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題發表演講,回顧了故宮博物院文物數字化的起源與發展歷程,生動闡述了文物數字化與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
成立大會上,河南衛視、央博數字傳媒、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首都博物館等15家文物數字化創新聯盟成員單位接受授牌。
據悉,未來,文物數字化創新聯盟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共同成長”的原則,共同搭建首個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文物數字活化平臺;共同探索數字化助力文物活化利用新領域、新途徑;互通優勢資源,拓寬共享渠道,促進資源對接、項目合作和模式創新,實現文物和文化遺產更廣泛的社會共享。
當天還舉辦主題為文物數字化創新的前沿技術、挑戰與機遇舉的圓桌論壇,來自文化、文物、科技、傳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聚焦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文物活化利用新趨勢和新機遇,以數字技術與文物保護利用融合發展為主線,共同探討數字技術在文物、考古、實景演出、游戲開發、文物相關的長短視頻制作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和實踐經驗。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年的建都史,西城區作為營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是蜿蜒近3200公里的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北端點?,F有不可移動文物3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市級68處,區級81處,一般文物179處;現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40項,市級76項,區級224項,涵蓋非遺名錄全部十大類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